5月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這次報告是改革開放以來最精短的一次,但卻又是起草時間最長的一次,也可見當下及下一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之錯綜復雜以及權衡考量之慎。
聆聽完總理政府工作報告,胡季強代表感慨說:“今年的報告篇幅和時間都減半,但掌聲不減,很務實,很暖心,提信心!”
讓我們一起分享下胡季強代表最關注的政府工作報告十個要點——
————————————————————————————————
1、今年不設經濟增速具體目標,有無相生,無勝于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和財政收入的具體目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這樣做,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2、著力保主體,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
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強化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放水養魚,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今年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前期出臺六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征公共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稅,減免民航發展基金、港口建設費,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要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3、2萬億直達基層!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
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業、?;久裆?、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
4、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要調整措施、簡化手續,促進全面復工復產、復市復業。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做到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便利各類創業者注冊經營、及時享受扶持政策。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以公正監管維護公平競爭,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廢除與企業性質掛鉤的不合理規定。限期清償政府機構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款項。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5、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降低工商業電價5%政策延長到今年年底。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降低15%。減免國有房產租金,鼓勵各類業主減免或緩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堅決整治涉企違規收費。
6、讓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明年3月底,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協商延期。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并明顯降低費率。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業擴大債券融資。加強監管,防止資金“空轉”套利。金融機構與貸款企業共生共榮,鼓勵銀行合理讓利。為保市場主體,一定要讓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一定要讓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7、大幅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
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大幅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8、加大疫苗、藥物和快速檢測技術研發投入
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堅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制,完善傳染病直報和預警系統,堅持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別國債,加大疫苗、藥物和快速檢測技術研發投入,增加防疫救治醫療設施,增加移動實驗室,強化應急物資保障,強化基層衛生防疫。
9、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開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對受疫情影響的醫療機構給予扶持。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嚴格食品藥品監管,確保安全。
10、政府過緊日子,讓企業和百姓過好日子
嚴禁新建樓堂館所,嚴禁鋪張浪費。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中央政府要帶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各類結余、沉淀資金要應收盡收、重新安排。一定要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一定要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有真真切切的感受。